【湘潭日报】“智慧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2-03-03 15:14:38          来源:湘潭日报 | 编辑:周冠成 |         

“将改革进行到底”湘潭市优秀改革案例剖析②

“智慧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陈静

“从手机上点击‘湘潭智理城市’App,就进入了‘阳光餐饮+智慧监管’平台,我们随机选取一个学校或酒店,就可以实时看到这些地方的食堂、后厨,卫生情况一目了然,安全监管一键搞定。”2月28日,岳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

岳塘区“阳光餐饮+智慧监管”平台自2020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已入驻餐饮单位520家,实现了餐饮领域食品安全从消费端社会共治,到企业端自律自查,再到监管端“靶向”监管的多角度深层次的智慧监管模式。岳塘区也成为全省首个推行“阳光餐饮+智慧监管”模式的县(市)区。

通过智慧监管,岳塘区近年来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年内无较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负面事件发生。这项改革也被评为2021年度湘潭市优秀改革案例。

监管端:“靶向”监管

目前,食品安全风险日趋多源。传统监管模式手段和形式单一,普遍通过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和处罚的方式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现实的情况是,监管执法力量不足,被监管对象多,难以满足新时期食品安全风险治理需求。

推广试行“阳光餐饮+智慧监管”平台,改变了原来上门逐项检查的低效率传统监管模式。监管人员使用手机终端可远程实时查看后厨加工全过程,发现操作不规范时即时责令餐饮主体整改,并通过监控及时查验整改落实情况,实现“治未病”。同时,“阳光餐饮+智慧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整合分析辖区经营者日常管理、监管部门检查、消费者评价等数据,为监管人员提供可视、动态、精细的量化指数,使监管人员能集中精力处理复杂食品安全问题,将有限的监管资源放到监管“刀刃”上。

企业端:主体“自律”

餐饮经营主体是餐饮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小餐饮门店数量大、分布散、基础设施参差不齐。如何压实小餐饮门店的主体责任?“智慧监管”平台里预设了自检自查项目。“你看这张照片是餐饮主体上传的自查照片,照片采用‘五定’防伪信息采集技术,即将所有信息要素汇聚到一张照片上,照片里包含时间、位置、场景、姓名、账号等信息,有效防止经营主体自查造假、敷衍、不规范。”岳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说。

针对大、中型餐饮主体,平台实时记录监控后厨的卫生环境和食材加工制作过程,对厨房违规行为进行智能抓拍并及时发送至经营主体负责人,警示经营主体立行立改。“每一次自查实际上也是一次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这样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下来,食品安全问题明显好转。”

消费端:“阳光”共治

岳塘区“阳光餐饮+智慧监管”平台拥有消费者可视、可评价、可反馈功能,消费者观看食品加工制作过程时,发现问题,有通道直接向经营主体负责人反馈,消费者评价直接对社会公开,实现让社会公众倒逼餐饮主体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

这种阳光共治体系利用先进技术,可以变原来食安监管“少数人管多数人”为现在公众参与“多数人管少数人”。社会公众通过创新的“食安地图”,可以非常方便、人性化地进行“手机看后厨、选吃放心店”。

责编:周冠成

来源:湘潭日报

岳塘要闻
视频精选
精选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